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,各地区文化艺术也不断繁荣,大量主题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等艺术文化展览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及市民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,其空间设计远远超出了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,既需要有现代化硬件设施的支撑,又需要体现地域特色及艺术形象。
地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
地域文化设计这一概念最早由L·曼德福在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泛滥的年代力排众议地提出,然而这位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并未受到外界关注。直到伯纳德·鲁道夫斯基于1964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“没有建筑师的建筑(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)”的轰动一时的展览,地域文化设计的理念才重新回归大众眼前,并使得地域文化设计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。
古韵与新声碰撞
“在地文化”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、独具特色、传承至今且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,有着深刻的地域烙印。扎根于地方各种属性特征和禀赋特色的“在地文化”,是一种凝练的内生动力,也是文旅开发的重要资源。
“在地文化”变现的核心在于文旅产品的融合与消费场景的创新,在于不断地盘活、创造和转化文旅资源,提升文旅目的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。
“在地化”存在的难点及痛点
虽然“在地化”商业布局风口一直都很猛,潜力价值也得到不断发掘,却依旧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境,主要分为两个层面:
1. 主消费者人群变化带来的消费需求升级
随着时代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,商业的面对群体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。90后、00后成为消费的重要主力,“互联网一代”、“Z世代”的标签背后,是热衷打卡,注重体验,强调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,喜欢社交,追求情绪价值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。
同质化严重、品牌相近、亮点不深刻突出的主题馆,会陷入“没什么可逛”、“没有记忆点”的困境之中,也更容易被消费者“抛弃”。因此,主题馆需要不断推出高颜值、酷炫的场景,也要积极加入新奇有趣的体验,以此稳固“人心”。
2.空间场景同质、老化失去有效竞争力
“在地化”的设计除了体现在“有形”的框架之中,更多的部分是通过“无形”的服务、体验来展现的。但在空间场景的展现上,往往遇到有文化挖掘不够深入,场景表现力差;各类型文化“杂交”,失去空间聚焦力和感染力;简单切入文化,进行元素堆砌,难以续写完整空间故事等等难点。
在体验式经济成为商业发展主流的今天,如何利用当地化链接当地消费者,让消费者沉浸在商业氛围中,而并非消费,是商业打造场景、引进业态要考虑的问题。
如何利用“
”释放城市独有商业魅力?
国内商业市场在经历加速的爆发时代后进入提质减速的阶段,主题馆也从追逐“国际化”转向于“本土化”、“在地化”的发展趋势。
人文多元、风土人情、地广物博的民族与传统,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源,展示当地城市文化特色的意义也显得尤为有意义。文化作为吸引人的第一步,旅游则是带动人流,而商业促进消费,三者拥有各自的价值属性,凑在一起相互赋能升级为“1+1+1>3”的价值释放。
大象艺术x帷幕开啦
蜡像主题馆用“在地文化”
为城市打造对外形象的“超级IP”
在《2021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指出,“风俗特色”、“新国风运动”、“国潮”正在推动全国各个区域特色文化的绽放,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风格表达。从“在地化”到“时尚结合”再到“超级IP”,自然人文、国风文创等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国内消费者,尤其是年轻一代,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喜爱,以及言语间的自豪感早已经不言而喻。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,层出不穷的商业体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回流本地,购买潜力也不断被激发。
大象艺术x帷幕开啦,为消费者带来一个城市商业文化“部落归属地”。帷幕开啦蜡像馆,为当地城市寻根找魂,在蜡像主题馆的融合创新中,移植、延伸、融入在地文化,激发当地城市的商业潜力与无形价值。
济南帷幕开啦蜡像馆
跨越世纪的魔法
开往乌托邦的列车
山东济南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红色革命区
济南,别称泉城,副省级城市,是山东省省会、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、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 ,是山东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教育和金融中心,重要的交通枢纽。济南是拥有“山、泉、湖、河、城”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。济南老火车站是指“津浦铁路济南站”,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·弗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国风格日耳曼式车站建筑。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,登上清华、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,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《远东旅行》列为远东第一站。
通过在地文化融合设计
增强“文化自信”
大象艺术除了对当地人文、自然景观进行调查,还需要对历史、饮食、建筑等进行充分了解,通过采集资料与灵感火花,并将之运用到设计及传播当中。
设计来源:济南胶济铁路老火车站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,是我国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,但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,这座老火车站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。
设计内容:为纪念这座百年建筑,并将其融入现代发展,我们准备在济南打造一座以胶济铁路济南站为原型的蜡像馆——“惟幕开啦蜡像馆”。馆内主要陈列国内来自山东省的历史名人、当代明星、展现民俗文化的著名人物,以及国际的明星与IP,馆外将文艺复兴时代的蒸汽朋克风格与现代文明和科技相结合,重现济南地标性建筑。
设计目标:“惟幕开啦蜡像馆”旨在打造成为印象济南·泉世界中一处历史与潮流碰撞的富有新意的打卡区,吸引消费者前来游玩打卡,促进园区的经济发展,并将此风格覆盖到周边街道,形成一处新的时尚街区,成为高架环线上的一道特色风景,在此基础之上走向山东省,走向世界,将胶济老火车站的历史经典在新时代中传承下去。
▲济南帷幕开啦蜡像馆
▲平面规划
在外观上,“惟幕开啦蜡像馆”对胶济老火车站进行了部分还原,如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、楼顶作为装饰的老式蒸汽火车等。并加入了一些文化元素,如门口的书籍柱,以宣传儒家文化的发源地:山东。
▲效果图
馆内游客可以与蜡像进行身临其境的互动,增强体验感,弘扬山东省对于中国红色革命和文化经典的突出贡献,馆内首先陈列了来自山东省的历史名人、文化名人以及经典作品人物。
▲效果图
馆外可以欣赏建筑物的机械表演和蜡像的精彩演出,让游客感受蒸汽时代的魅力,馆外的全透明观光长廊也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体验。另外,游客可以乘坐蒸汽小火车游览蜡像馆,欣赏每一处风景。
▲效果图
无论是整个空间结构,还是内容、场景营造,都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式体验感,也因此成为济南新晋的网红打卡地。
▲现场图
广州帷幕开啦蜡像馆
文化、旅游与时尚结合的大胆尝试
通过在地文化融合设计
向游客讲述“广府文化”
设计师希望将蜡像馆打造成展示广府文化的一张人文旅游名片,为市民和广大旅游者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和一座精神殿堂。为了突出本地文化,蜡像馆在传承和展现花城的“广府文化”上下了不少功夫,创作者更多希望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体现在蜡像馆的语言中,向游客讲述广州的“广府文化”,通过蜡像馆的入口触摸广州,也是一次文化、旅游与时尚结合的大胆尝试。
▲广州帷幕开啦蜡像馆
不仅有以叶问为代表的咏春拳,还有以黄飞鸿为代表的洪拳等传统岭南武术形象展示,游客还可以在木人桩上亲身操练一番。“岭南瑰宝园”是设计师精心打造的街巷,结合当地岭南文化。将当地建筑、粤剧、饮食、凉茶等元素引入并展示,呈现给游客一个触手可及的岭南文化体验方式,通过广州本地的老字号品牌集中展示,能大致了解清代末年到当代广东的人文与商业文化。
长沙帷幕开啦蜡像馆
红色,是长沙耀眼的城市底色
通过在地文化融合设计
深化“红色革命基因”
《湖南省革命遗址普查报告》显示,长沙普查到的红色资源点有275处,其中伟人足迹26处、名人故居22处、工农革命热土26处、革命烈士纪念地19处,整个长沙城几乎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。
红色,是长沙耀眼的城市底色——长沙是中国城市中“红色基因”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,是当之无愧的“革命摇篮、领袖故里”。毛泽东、蔡和森、刘少奇、任弼时、林伯渠、彭德怀、贺龙、罗荣桓、粟裕、萧劲光等湖南籍的共和国缔造者,或在长沙接受教育,或开展革命活动,在这座城市留下过无数闪光的历史足迹。
▲长沙帷幕开啦蜡像馆
▲现场图
设计师抓住长沙这座城市的“红色基因”文化印记,把这个在地文化符号融入帷幕开啦蜡像馆的设计中,重现“开国大典”经典一幕。
▲现场图
此外,蜡像馆更以传承和传播潇湘文化为己任,以名人明星蜡像展示为亮点,充分运用AR与VR等影像技术,采用室内轨道游览车、人工智能、音效、角色扮演等方式打造的集参观游览、互动体验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型蜡像馆。
▲现场图
商业空间与在地文化的结合
更强调从生活情景出发
不仅是为了刺激消费
更是展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
而在这个空间里
与消费者链接的核心不是商品
而是情感共鸣与认同